设计速度起决定道路几何形状的基本依据的作用; 而运行速度则是针对设计速度的不足, 避 免产生速度突变,保证汽车行驶的连续性而引入的,主要用于根据设计速度初定道路线形, 通过测算模型计算路段运行速度, 用速度差控制标准检查和修正线形, 以修正后的运行速度 为依据确定线路其他设计指标。
道路几何设计的控制因素:1)设计车辆 2)设计速度 3)交通量与通行能力 4)驾驶员特性 5)建筑限界,用地及道路红线 1)设计车辆指道路几何设计所采用的代表车型,以其特征作为道路几何设计的依据,对道路几何设计具有决定性控制作用。
临界车速大。临界车速:道路通过交通量最大时的速度,一般供交通流理论分析用。设计车速:作为道路几何线形设计所依据的车速。在道路几何设计要素具有控制性的路段上,设计车速是具有平均驾驶水平的驾驶员在天气良好、低交通密度时所能维持的最高安全速度。
所谓设计速度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 设计速度是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参数。
道路是一条三维空间的实体,它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沿线设施所组成的线形构造物。公路线形设计是公路设计的核心,其设计应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舒适,驾驶员的视觉和心理反应,引导驾驶员的视线,保持线形的连续性,使驾驶员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1、高层建筑结构分析和设计特点 1水平荷载 建筑必须承受垂直荷载和风产生的水平荷载,必须具备较强的能力来抵抗地震的侵袭。在低楼层的建筑结构中,因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在动力和位置移动相对较小,对建筑建构的影响不大,主要是以重力为代表的竖向荷载控制着建筑结构的设计。
2、筒体体系。凡采用筒体为抗侧力构件的结构体系统称为筒体体系。筒体是一种空间受力构件,分实腹筒和空腹筒两种类型。筒体体系具有很大的刚度和强度,各构件受力比较合理,抗风、抗震能力很强,往往应用于大跨度、大空间或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结构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的基本假定 (1)弹性假定。
3、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会根据建筑的结构特点和抗震防风的要求,对建筑进行加固设计,从而保障建筑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4、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 1.1结构设计的延性特点 在建筑物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地震、风力以及沉降等因素的影响,建筑会发生一定的变形,尤其是一些高层建筑。
1、平面布置每个车站不应少于2条纵剖面和3条有代表性的横剖面。区间勘探点宜在隧道结构外侧3m~5m的位置交叉布置。承重桩车站采用承重桩时,勘探点的平面布置宜结合承重桩的位置布设。区间勘探点区间勘探点宜在隧道结构外侧3m~5m的位置交叉布置。
2、六)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工程建设,勘察先行”,勘察是预测、预知,详细、全面、准确、可靠的地质勘察资料对地铁建设是极其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可以对盾构掘进过程中施工面前进方向可能遇到的不利因素进行超前预报,如地层、障碍物、地下水等情况能够预知,从而能够提前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以保证施工顺利、安全地进行。
3、勘察要坚持与设计、施工紧密结合,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确保工程质量。因此,岩土工程勘察应完成两项主要任务: (1)为建设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论证场地的地质构成、地下水状况、不良地质现象、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岩土的工程性状包括特殊性岩土的情况,并预测岩土工程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防治措施等。
4、在施工中要进行详细技术交底,确保施工安全。应聘请具有专门技术等级要求的技术人员,对大型设施吊装、主要模板工程、施工主体变形、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变化、建筑物沉降进行严密观测,并根据观测数据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周边建筑物安全。
5、随着上海轨道交通的发展,常规车站布孔方式已很难满足目前地铁车站的设计施工需要。采用勘探孔有效控制范围的方法,对勘探孔平面布置形式进行探讨。收集并分析目前地铁车站在桩基设计方面的实例,以探讨地铁车站勘探孔孔深确定的原则。
6、问题三:建造地铁时把什么因素考虑在内 外业勘察 1 勘察内容及原则地铁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查明地铁沿线及附属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基础资料和设计参数。 地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按勘察阶段的不同分为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勘察阶段、详细勘察阶段、(施工过程中)补充勘察阶段。
城市轨道交通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在30000人次以上属于高运量轨道交通系统。例如,地铁的运能,单向在3万人次/小时,最高可达6~8万人次/小时。最高速度可达120km/h,旅行速度可达60km/h以上,可为3~8节编组,车辆运行最小间隔可低于5min。驱动方式有直流电机、交流电机、直线电机等。
- A * B * C = C * B * A - A- 拖车(带司机室)B- 动车(带受电弓)C- 动车 A、B、C组成独立的单元车组。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要求“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关键设施设备运营准入技术条件,加快推动车辆、信号、通信、自动售检票等关键设施设备产品定型”。为此组织相关单位制定地铁车辆运营技术规范,进一步明确地铁车辆运营技术需求,全面夯实运营安全管理基础。